close

深化移民輔導協助建構多元文化社會

 2011「移民節」的省思

2000聯合國訂定12月18日為國際移民日,內政部今年起也將今天訂為我國「移民節」,突顯重視移民人權與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。在台灣的外籍配偶、移工人數逐年攀升,據統計將近百萬人,已超過原住民人數。然而這些新住民人權長期遭漠視,導致外配和移工遭家暴或雇主不當對待時多選擇隱忍;他們有可能因資訊缺乏、或對在地法令不了解,加上語言不通,無法有利辯解而微罪入獄,更有甚者只因證人身分須候傳卻遭長期羈押無法返鄉,如此種種讓主管機關「深化移民輔導」變成一句口惠而實不至的口號。此外,社會大眾對移民者的尊重和關懷也還有待加強,如何尊重接納新住民,重視移民人權是值得大家省思的課題。

大選在即,選戰氣氛沸沸揚揚,兩大黨對於新住民的政見卻少得可憐。居住在城市中的新住民就像局外人一樣,他們就算拿到身分證,也要在台灣居留十年才能參選,政治人物認為新住民沒有選票,甚至連傳單也不發給他們,口口聲聲的尊重多元文化、實際卻是政治權完全被漠視,讓把台灣當成第二故鄉的新住民朋友情何以堪? 身兼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就曾表示,自由人權已經成為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的方向。但台灣外勞、外配的基本人權,仍遠遠不及一般國民。

台灣不大,媒體卻不少,SNG車滿街跑,新聞24小時播個不停,但提供移民者的資訊或相關新聞卻少得可憐,除了偶而在公辦的幾場應景式的嘉年華會外,就只見:假結婚真賣淫、外籍配偶坐檯陪酒、雇主逼回教外勞吃豬肉….等等負面報導;外配、移工雖和我們同在一島生存,因著語言文化的差異他們有口難言,需求和人權自然也難以彰顯,也讓擁有在地優勢的國人常以鄙視、憐憫的眼光來看這些外來族群。

筆者自18年多前陸續以泰、菲、印、越、緬甸、等語,製作廣播節目,除了將台灣的風土民情、生活法律<說>給外配、和移工聽,也從一封封的來信一通通的電話得知,飄洋過海身處異鄉者的無奈與心酸,早年曾有位外勞來電哭訴:雇主為了省水要求他只能用雇主泡過澡的水來洗澡、更誇張的竟有雇主對外勞說:「阿嬤已習慣你照顧了,既然你想回國不如帶阿嬤一起走,我會把薪水匯給你……」

那麼嫁過來的待遇應該好些囉?也不盡然!有不少外配反而羨慕外勞,雖然辛苦工作但至少還有薪水和休假,不像他們必須外出工作補貼家用,下班後伺奉公婆、帶孩子、操持家務,筋疲力盡之餘還得應付另一半的生理需求,日子可也不好過。

當然在台灣碰到好雇主、嫁到好人家的也是大有人在,但多數人總覺得自己高他們一等,給予時不自覺的流露出優越感,讓受者感覺是接受施捨而衍生自卑感;有些婆婆不准孫子學媽媽的話,不敢吃媳婦煮的菜,還不時提醒其要知足感恩,因為和出嫁前的生活相比他們已經夠好命了!更有甚者有些家屬還出言恫嚇:不聽話就不幫你辦身分證,生不出兒子就要再娶小老婆等,造成他們在家中地位低落,很多新台灣之子就學後不敢承認媽媽來自東南亞,不願讓媽媽來學校,還有老師竟說出:「滾回你媽媽的國家去!」這種話。

或許您不知道在台灣工作的外勞有很多都擁有大專程度,在一些詩文及才藝比賽中您會發現,原來他們有好的文筆和才情,繪畫和歌唱技巧絕不比國人遜色,只是主觀印象中他們不過是來出賣勞力的,鮮少有人會予以尊重;再者外籍配偶是我們新台灣之子的母親,從多項研究顯示,新台灣之子的智能發展絕不輸給本國孩童,若能提供有利其成長茁壯的沃土,台灣也有可能造就出另一個歐巴馬。

根據國際移民組織(IOM)統計,全球移民2050年可能暴增68%,來到4億500萬人,在台灣面臨高齡化、少子化的現況,政府除了應積極擴大吸引經濟性移民外,移民署在取締非法移民之餘,對以「外籍生」身分進入台灣的泰緬孤軍後裔、或放棄母國國籍後申請歸化台灣國籍遭到駁回,在護照即將過期窘境下的準黑戶人口,應給予人道的關懷和協助。

移民文化對於台灣社會是一項重要資產,為台灣注入許多新的活力,但同樣從國外到台灣,歐美、日韓裔者似乎較能得到應有的尊重;媚日、哈韓、崇洋<歐美>是個人自由,但來自印尼、越南、泰國、菲律賓…的外籍配偶和移工、他們是我們台灣的媳婦、是雇主的幫手、新台灣之子的母親,國際移民日前夕,希望大家都能以同理心給予平等的對待,這是對於新台灣之子家庭最基本的尊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s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